2009年10月19日 星期一

《愛的十個條件》

















熱比婭Rebiya Kadeer),一位六個孩子的母親,但同時也是全維吾爾族人的母親。

她曾經在共產制度下被迫與丈夫離異,她曾在中國面前說出真話,曾經困在暗無天日的囚牢中長達六年。因為這樣,她從富豪轉而成為人權鬥士,誓死為維族人民爭取權益,對抗中國強大的父權專制,即使可能面臨失去親人的痛,亦無所畏懼。

逃亡到美國後,中國為了要她放棄進行他們所謂的「恐怖主義運動」,竟以莫須有將她在新疆的三個小孩入罪,他們以為,身為母親的熱比婭,會擊垮身為維吾爾族人的熱比婭,致使她放棄在美國的一切「反動」。

片中最讓我想掉淚的一幕,是知道自己的孩子被中國挾持之後,熱比婭上美國的廣播節目,在節目中滔滔不絕地說自己不會被中國打倒,不會因為一己之私而放棄解救同胞的目標。就在主持人宣告節目終了,並稱讚她如詩般的好口才,熱比婭突然放下堅毅的表情,用力地哭了。她說,她真的快要崩潰爆炸了。她的內心是多麼掙扎,對小孩的愛與對族人的愛,兩種愛彼此拉鋸著。我感受到一種同為女性的心疼。

她在鏡頭前說:「現在罷手,他們會放了我的小孩。但他們會繼續屠殺我的族人,我的快樂成為族人的鮮血。」

和圖博人一樣,其實她們要的很簡單。熱比婭說:「我不是要獨立,我要的是維人的自由和民主。」這跟達賴喇嘛的訴求很像,他們最原始的出發點在於希望自己的族人能過著沒有壓迫、沒有貧窮的生活,並不是針對獨立而來,更多是出於人權的關懷。對我們來說習以為常的人權、自由、平等在他們眼中是多麼複雜而不可得。

熱比婭的角色多元,她是富商、政治家、兩次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也是孩子的母親、丈夫的妻子,在《愛的十個條件》中,可以看見她在這些角色中的堅毅和掙扎。

《愛的十個條件》是由澳洲導演所拍攝的熱比婭個人紀錄片,描述熱比婭的一生的奮鬥過程。每一部紀錄片都有觀點,然而對我來說,這部紀錄片給我最大的震撼,在於珍惜我所擁有的民主社會。至少,我們可以自在地播放我們想要看的電影,我們可以討論我們所關心的議題。

這部片關乎威權政治、資本主義、身分認同、民族主義,最令人動容的是being a female revolutionist的女性主義政治議題。雖然看完之後總覺得無力,什麼都無法幫上忙,但如同范雲教授在映後座談所說的:就以觀看她的故事來向她致敬吧!

感謝台大大陸社、意識報社舉辦《愛的十個條件》台大首映會,讓我們看見熱比婭的故事。當然,也在此鄭重感謝中國政府對這部片的打壓,讓它在澳洲、台灣引發這麼大的爭議和討論。既然都搞成這副局面,我們台灣人好像不看也不行了您說是吧胡主席!

誠摯推薦這部值得臺灣人深思的好紀錄片,如果有機會的話請一定不要錯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