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討厭冬天。
最近這種討厭的感覺越來越強烈,因為越來越冷了。
越來越冷,代表我必須穿越來越多衣服來維持溫度。
我雖然很怕冷,但我好討厭穿著很多厚重的衣服。一層一層,我的身體被束縛在一層一層的衣服中,也許是風象星座天生熱愛自由,所以十分厭惡被拘禁在衣物中。每次到了很冷的冬天,當我必須穿上大衣或是羽絨衣等厚外套,我都覺得是衣服在穿我而不是我在穿衣服,一種屬於冬日的主體性消失。
還是喜歡夏天,可以只穿一層就好(你知道我最不擅長日系多層次搭配)。喜歡輕薄衣物,緊貼我的身體隨著我的曲線起伏,喜歡皮膚可以自由呼吸,喜歡微微出汗,喜歡短裙短褲,喜歡不穿襪子,喜歡腳趾露出。
我是夏天出生的孩子,
從現在開始,期待2010的夏天。
2009年12月20日 星期日
2009年12月4日 星期五
我冬天會微笑都是貓害的
陳miu miu最近一直睡,一直睡,一直睡,一直睡。我實在受不了,有時候會去吵她起來。她會先不明究裡地坐起來,發呆一陣。
此時我會對她曉以大義,說:「一直睡會變很胖啊」、「妳正值青少年時期應該要一直玩啊」、「這樣以後馬咪會改叫妳『陳肥miu』或『肥miu miu』之類的妳想要這樣嗎」等諸如此類無意義的訓話,然後她會趁我注意力轉移的時候──原地躺下繼續睡!真拿她沒輒。
(其實上段最後一句真心話版應該是「真想變成她。」)
睡覺中,我硬要拍她。
發現我在偷拍了!
在看什麼呢?
陳miu的回眸
最近氣溫驟降,陳miu會跑到我大腿上來窩著睡,超幸福的~親子時刻啊!貓咪的體溫大概是攝氏39度,比人體稍高,所以在我大腿上捲成一球的miu根本就是貓肉暖爐啊啊啊啊!
↓有圖有真相↓
唉喔真不好意思條紋睡褲曝了光。(羞)
睡得可真熟啊妳。
可是,陳miu好歹也有四公斤重(冬天又變更胖了因為不是睡就是吃),不僅是個暖爐,還是個重量級暖爐。正在享受天倫之樂的馬咪我怕吵醒她,常常是如坐針氈不敢亂動,導致十分鐘後我整隻腿麻到不行,腰也開始痠了,總之是非常坐立難安、進退維谷,最後忍不住了只好假裝要去尿尿,使出尿遁法將她移到床上去睡。(然後她又會開始不明究裡地發呆)(本段使用好多成語喔)
啊!總之養貓很好玩啦!(本篇爛尾)(還有用照片充版面)
2009年11月29日 星期日
跨點樣這件事 On watching movies
今年金馬影展,我也開始成為一個跑影展的偽文青了。
衝著西西的一句話:「以後上班哪有可能這樣跑片看影展啊?」我便豪邁地將剛發下來的薪水拿去買了一套金馬影展套票(感謝寧寧幫買套票),原本是跟朋友share,自己一開始只畫了九部電影,想說這樣大概就夠了。但後來看了很多網友推薦又跑去買單場學生票(或是去ptt跟網友面交>///<),零零總總加起來也總共看了十六部影片,正好是一套套票的數量。真是難以置信,一個月以前的我還認為那麼密集看電影是一件不太輸湖的事情咧!
衝著西西的一句話:「以後上班哪有可能這樣跑片看影展啊?」我便豪邁地將剛發下來的薪水拿去買了一套金馬影展套票(感謝寧寧幫買套票),原本是跟朋友share,自己一開始只畫了九部電影,想說這樣大概就夠了。但後來看了很多網友推薦又跑去買單場學生票(或是去ptt跟網友面交>///<),零零總總加起來也總共看了十六部影片,正好是一套套票的數量。真是難以置信,一個月以前的我還認為那麼密集看電影是一件不太輸湖的事情咧!
在這一個月的跑片過程中,我發現了很多以前自己從來都沒有發現的,關於電影的事情。
第一,在電影院看電影比較能夠專注於劇情,彷彿整個身心靈都被丟到電影故事裡了。在那個黑色的盒子裡面,沒有別的聲音(除非旁邊有愛用氣音說話的討厭鬼),沒有別的光,所有的聲音和光線都來自眼前的大螢幕,在這段時間,可以忘掉該交的報告、該寫的論文。當然,你亦可說這是一種逃避,但在短短的兩個小時(or more...)中,可以陪電影裡的角色們再演一次只屬於他們的人生,然後自己也彷彿重生了。好喜歡這種感覺,很難以言喻,卻是我連續看這麼多電影的小小心得。
租DVD回家看,雖然想上廁所可以按暫停再去上,但是卻很容易分心。有些電影也不適合在家裡看DVD,因為太長太悶了,如果不把自己丟到戲院的椅子上,下沉再下沉(下沉到彷彿鑲嵌入戲院的椅子了),是無法忍耐那種電影氛圍和長度的。比方說這次看的《嗑到荼蘼》即為一例,如果是在電腦上看,我大概第二分鐘就會關掉了吧,哈,怎麼可能撐完整部!《悲情城市》也是一樣,侯導慣用定格畫面,如果是用電腦看一定很容易分心去上網之類的。
第二,我開始注意電影裡的小細節,舉凡拍攝手法、故事結構、故事隱喻,甚至主角的演技等。以前,有些電影真的看不懂,還因而被我批評為爛片,原來是我沒仔細去看(在此跟這些無辜的電影說聲抱歉)。而開始細細品嚐電影之後,會發現──創作出這些故事、這些結構和這些隱喻的人真是厲害!鬼才!然後自己也覺得眼界漸開。我也試著寫一點觀影心得,希望把我看到的那些精采記錄下來,雖然還不是很嫻熟完整,但是我很高興我能開始這麼做。我也要試著培養創作的能力,至少從觀看、解讀別人的創作開始。
第三,特別喜歡看完好電影之後的一小時,電影的感動還餘音繚繞。通常是看完closing credit、走出電影院時的情緒最為強烈,很想說點什麼、寫點什麼,好想大叫,告訴全世界:「我剛剛看了一部好電影!」那種澎湃的激動,真的是好過癮哪!
看完一本書可能要花一個禮拜,但看完一部電影只要花一個晚上。我真的開始喜歡上看電影的感覺了!未來我的預算規劃要有一部分的錢畫在「跨點樣」了啦,希望不會因此而瀕臨破產!
2009年11月23日 星期一
Over-modification
最近常常去西門町新光影城看電影,因此經過Levi's店的機會大增。每次經過店門口,我都會在一個人形立牌前面駐足。

從拍攝角度看來,這張照片應該是攝影師蹲在地上拍的吧。通常仰角拍攝,拍攝對象的下半身看起來應該會比較有份量一點,但是蔡依林這張竟然呈現一種頭比腳還重的詭異感,比例完全不對啊。雖然我不是修圖美學評論專家,也不會使用時下網路美女的標準配備佛頭嚇,但修圖修成這副模樣真的很令人無言。完!全!不會想去買這件看起來好奇怪的褲子。
容我說一句:「蔡依林,妳的修圖師可能想要整妳。」(有修圖師這種職稱嗎?)

這是蔡依林幫Levi's拍的Square Top Block廣告,蔡依林已經代言Levi's很久了,以往的照片都修得還算可看,但這張實在太可怕了。
1. 屁股跟臉一樣大?
2. 大腿跟小腿一樣細?而且幾乎只比手臂粗一點點而已?
3. 腳直得誇張,顯得非常僵硬不自然。
1. 屁股跟臉一樣大?
2. 大腿跟小腿一樣細?而且幾乎只比手臂粗一點點而已?
3. 腳直得誇張,顯得非常僵硬不自然。
從拍攝角度看來,這張照片應該是攝影師蹲在地上拍的吧。通常仰角拍攝,拍攝對象的下半身看起來應該會比較有份量一點,但是蔡依林這張竟然呈現一種頭比腳還重的詭異感,比例完全不對啊。雖然我不是修圖美學評論專家,也不會使用時下網路美女的標準配備佛頭嚇,但修圖修成這副模樣真的很令人無言。完!全!不會想去買這件看起來好奇怪的褲子。
容我說一句:「蔡依林,妳的修圖師可能想要整妳。」(有修圖師這種職稱嗎?)
((以下跟修圖無關))
褲子那樣的長度搭配那不知名深色粗跟鞋,超怪。
另外那個皮手套也很怪啊,完全不符合脈絡。手套外面還有一堆叮叮咚咚的大手環,整個是很不搭。
2009年11月21日 星期六
《該死的艾瑪》
《該死的艾瑪》 The Last Days of Emma Blank
法 / 2009 / 90 min / Alex van Warmerdam導
魂牽夢縈終於看到《該死的艾瑪》了!
其實我套票畫位的時候就有畫11月15日那場,結果當天我竟然睡過頭!20:40的電影耶!我竟然睡過頭,直接睡到九點整,剛好超過20分鐘不能入場。醒來看到時間我大罵了一聲國罵,心中有無限懊悔與感慨,真該死,我真的好想看《該死的艾瑪》啊!
後來的幾天,我的內心一直猶豫著是否要再看11月22日第二場艾瑪,因為同時段我本來就有買《聽時代在唱歌之唱自己的歌》,而且我也很想看《鋼琴教師》;再加上網路上零星影評給了本片很低的分數,令人擔心用心良苦去賣/買票之後卻踩到令人痛苦的地雷啊。可能是因為睡覺浪費一張票而心有不甘吧,就是想賭一口氣去看倒底這是怎樣的一部片,我不願意就這樣抱憾終身、帶著「該死的艾瑪到底是怎樣的一部片啊」的疑問走進墳墓之類的。總之最後我對艾瑪的慾望仍超越其他,在網路上買到了位置不錯的二手票!
《該死的艾瑪》並沒有令我失望。故事描述森林宅院女主人Emma脾氣暴躁、蠻橫無理,但是她的傭人卻畢恭畢敬,百般容忍她的刁蠻。因為生病的Emma已臨癌末,傭人們期待獲得Emma身後的遺產......。隨著劇情的推衍,在對話和爭吵的過程中,各角色間錯綜複雜的關係一個一個揭露出來,恍然大悟之後,先是感到疑惑,再則驚訝於其間扭曲的人性與荒謬的情節。
導演要談的是人性的黑暗面:貪婪、變態、表裡矛盾。然而導演卻以「喜劇」形式導引出每一個角色各自擁有的黑暗特質,以及扭曲的價值觀、虛偽的言行。看似笑點不斷的喜劇,實為再深沈不過的荒謬鬧劇。很妙,很黑色,也很幽默!
我很喜歡導演在本片中的拍攝運鏡,許多畫面構圖都令人感到玄妙。比方說他可以同時把所有人都拍進一個畫面中,但在同個畫面中卻能同時讓每個角色都展現出屬於自己當下的情緒,我覺得這點非常厲害。電影配樂也不錯聽喔~我喜歡!
滿分十分的話,這部片我給8分,有些細節是越回想越有感覺!
法 / 2009 / 90 min / Alex van Warmerdam導
魂牽夢縈終於看到《該死的艾瑪》了!
其實我套票畫位的時候就有畫11月15日那場,結果當天我竟然睡過頭!20:40的電影耶!我竟然睡過頭,直接睡到九點整,剛好超過20分鐘不能入場。醒來看到時間我大罵了一聲國罵,心中有無限懊悔與感慨,真該死,我真的好想看《該死的艾瑪》啊!
後來的幾天,我的內心一直猶豫著是否要再看11月22日第二場艾瑪,因為同時段我本來就有買《聽時代在唱歌之唱自己的歌》,而且我也很想看《鋼琴教師》;再加上網路上零星影評給了本片很低的分數,令人擔心用心良苦去賣/買票之後卻踩到令人痛苦的地雷啊。可能是因為睡覺浪費一張票而心有不甘吧,就是想賭一口氣去看倒底這是怎樣的一部片,我不願意就這樣抱憾終身、帶著「該死的艾瑪到底是怎樣的一部片啊」的疑問走進墳墓之類的。總之最後我對艾瑪的慾望仍超越其他,在網路上買到了位置不錯的二手票!
《該死的艾瑪》並沒有令我失望。故事描述森林宅院女主人Emma脾氣暴躁、蠻橫無理,但是她的傭人卻畢恭畢敬,百般容忍她的刁蠻。因為生病的Emma已臨癌末,傭人們期待獲得Emma身後的遺產......。隨著劇情的推衍,在對話和爭吵的過程中,各角色間錯綜複雜的關係一個一個揭露出來,恍然大悟之後,先是感到疑惑,再則驚訝於其間扭曲的人性與荒謬的情節。
導演要談的是人性的黑暗面:貪婪、變態、表裡矛盾。然而導演卻以「喜劇」形式導引出每一個角色各自擁有的黑暗特質,以及扭曲的價值觀、虛偽的言行。看似笑點不斷的喜劇,實為再深沈不過的荒謬鬧劇。很妙,很黑色,也很幽默!
我很喜歡導演在本片中的拍攝運鏡,許多畫面構圖都令人感到玄妙。比方說他可以同時把所有人都拍進一個畫面中,但在同個畫面中卻能同時讓每個角色都展現出屬於自己當下的情緒,我覺得這點非常厲害。電影配樂也不錯聽喔~我喜歡!
滿分十分的話,這部片我給8分,有些細節是越回想越有感覺!
推薦推薦!
2009年11月18日 星期三
bling bling spirit
某天我在光復南路某段的騎樓等朋友的時候,遇見這個bling bling阿伯。
他停好機車,到旁邊的50元便當店買便當,然後離去。他出現在我的生命只有五分鐘。在這五分鐘,我的視線完全無法離開他。已經是晚上,但是他整個人散發出耀眼的光芒,帽子、太陽眼鏡、項鍊、手錶、手鍊、戒指.....甚至拖鞋!都閃亮到令人睜不開眼睛。
尤其是那個鏡框貼滿水鑽的太陽眼鏡,令人驚豔!
他好厲害,我忍不住拿出我的相機,拜託他讓我拍張照。他人很nice,還把手上的戒指秀給我看。我稱讚他的拖鞋,他說:「這有什麼,不過是腳上穿的拖鞋啦!一雙兩萬而已。」
雖然我不太相信這bling bling拖鞋要價兩萬,但我還是很佩服他。
希望老了以後我也能擁有bling bling阿伯的精神與勇氣,永遠都要光鮮亮麗‧耀眼奪目。
2009年11月13日 星期五
《嗑到荼蘼》
《嗑到荼蘼》Enter the Void
法 / 2009 / 155mins / Gaspar Noé 導
看此片的時候小小遲到了一下,都馬是因為要出門的時候在走廊遇到學妹就聊到帥哥老師而忘了時間。走進烏黑的戲院大門時已經是在播前面很飛炫的開場了,而找到位置(媽耶一看到我的位置就傻眼了,離走道還有四個人,心想娃勢必要看到結束)坐定之後,男主角已經自顧自地在嗑藥了。
其實大概在第十五分鐘開始,我就已經有不適感。我真的很不能習慣這麼晃的主觀鏡頭,而本片又是主觀‧嗑藥‧鏡頭,簡直就是晃到最高(high)點!我真的頭很暈,想吐,身體好沉,根本就陷在椅子裡面了,我都不太敢動,怕一動就真的要吐了。
除了主觀鏡頭,本片還有一連串的天花板俯視鏡頭,場景變來變去,不斷地穿牆、快速地拉近或拉遠,超越人體真實感官,而這也是令我身體不適的點。小時候去天文館看介紹太陽系、宇宙的3D動畫影片,出來之後我也是有同樣的想吐感覺。(早知道就先吃暈車藥再進場)
但導演真的很敢拍,本片充斥性愛、呻吟、乳頭、陰莖、嗑藥、迷幻、屍體、血、胚胎,還有嗑藥之後會出現的花朵/海葵/浮游生物不斷增生,還有閃到你流目油的超級亮光(持續閃你一分鐘,建議攜帶墨鏡進場),還有突如其來、使毫無防備的你嚇一大跳的死亡車禍(還不只一次)。觀看此片要有官能接受度不斷上修的準備,導演毫無限制地挑戰觀眾的視覺、聽覺與思考。
很多人都說最後三十分鐘非常多餘,但我對最後一段的感覺已經超越「多餘難耐」了,而是一種「非常習慣」。比照前面花樣眾多的感官刺激,最後三十分鐘對我來說簡直是清粥小菜(是的,性愛是清粥小菜沒錯),越看到後面其實會越期待結局,揪~竟~導演想變出什麼花樣來?然而他這樣鋪陳又該如何收尾?
結局頗是令人驚喜,也呼應了片名Enter the Void。有一幕,Enter,全場都笑了。
還有另一個吸引我坐下來看到結束(rather than跑去廁所嘔吐)的原因是──好想知道本片結束之後文青觀眾們的反應喔!最後字幕「啪‧啪」地愕然出現,燈亮,全場觀眾好像同時吐了一口大氣,然後一邊起身散場一邊此起彼落地討論了起來,很有趣!可惜獨自觀影,身邊沒有可以討論的人。
看此片的時候小小遲到了一下,都馬是因為要出門的時候在走廊遇到學妹就聊到帥哥老師而忘了時間。走進烏黑的戲院大門時已經是在播前面很飛炫的開場了,而找到位置(媽耶一看到我的位置就傻眼了,離走道還有四個人,心想娃勢必要看到結束)坐定之後,男主角已經自顧自地在嗑藥了。
其實大概在第十五分鐘開始,我就已經有不適感。我真的很不能習慣這麼晃的主觀鏡頭,而本片又是主觀‧嗑藥‧鏡頭,簡直就是晃到最高(high)點!我真的頭很暈,想吐,身體好沉,根本就陷在椅子裡面了,我都不太敢動,怕一動就真的要吐了。
除了主觀鏡頭,本片還有一連串的天花板俯視鏡頭,場景變來變去,不斷地穿牆、快速地拉近或拉遠,超越人體真實感官,而這也是令我身體不適的點。小時候去天文館看介紹太陽系、宇宙的3D動畫影片,出來之後我也是有同樣的想吐感覺。(早知道就先吃暈車藥再進場)
但導演真的很敢拍,本片充斥性愛、呻吟、乳頭、陰莖、嗑藥、迷幻、屍體、血、胚胎,還有嗑藥之後會出現的花朵/海葵/浮游生物不斷增生,還有閃到你流目油的超級亮光(持續閃你一分鐘,建議攜帶墨鏡進場),還有突如其來、使毫無防備的你嚇一大跳的死亡車禍(還不只一次)。觀看此片要有官能接受度不斷上修的準備,導演毫無限制地挑戰觀眾的視覺、聽覺與思考。
很多人都說最後三十分鐘非常多餘,但我對最後一段的感覺已經超越「多餘難耐」了,而是一種「非常習慣」。比照前面花樣眾多的感官刺激,最後三十分鐘對我來說簡直是清粥小菜(是的,性愛是清粥小菜沒錯),越看到後面其實會越期待結局,揪~竟~導演想變出什麼花樣來?然而他這樣鋪陳又該如何收尾?
結局頗是令人驚喜,也呼應了片名Enter the Void。有一幕,Enter,全場都笑了。
還有另一個吸引我坐下來看到結束(rather than跑去廁所嘔吐)的原因是──好想知道本片結束之後文青觀眾們的反應喔!最後字幕「啪‧啪」地愕然出現,燈亮,全場觀眾好像同時吐了一口大氣,然後一邊起身散場一邊此起彼落地討論了起來,很有趣!可惜獨自觀影,身邊沒有可以討論的人。
老實說不是一個很愉快的觀影經驗,走出信義威秀去牽車的路上,我的身體仍微微發抖,感官好一陣子脫離不了敏銳易受刺激的狀態。本片導致了一個奇特的觀影後遺症(已經兩天了我還沒解除耶):看到發出亮光的東西就會不自覺盯著光源看(比方說燈泡、電視、黑暗中的手機螢幕),感到光源越來越靠近、越來越亮,然後,一頭撞上!但這一切真的只是幻想而已。
整體來說,雖然我不太能接受這樣的電影(因為會讓我產生視覺不適,而且我本身也不是個形而上的人),但我沒有後悔看了它,因為它是我第一部前衛電影,它讓我知道「喔~原來這世界上還有這種電影喔!喔酷!」(→頓時間覺得蔡明亮真可愛。)大家都說這是導演Gaspar Noe又一挑戰自己的作品,而我覺得本人能從頭到尾都坐定看完也是我的另一人生顛峰啊!Wow! I did it!
最後貼一下New York Times對Enter the Void的評論:(commented by Manohla Dargis)
What largely distinguishes it, beyond the stunning cinematography, is that this is the work of an artist who’s trying to show us something we haven’t seen before, even while he liberally samples images and ideas from Stanley Kubrick and the entirety of American avant-garde cinema. The grungy milieu and calculated shocks might have been designed to make you flee — even while your attention is tethered to the camera — but, really, these aren’t the point. The point is the filmmaking.
訂閱:
意見 (Atom)